如何在臺灣打造最適老化的系統

組織策略討論會議示意圖

團隊簡介

我們是三位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於 2023 年暑假參與牛津大學商學院所舉辦的Map the System 競賽,此比賽的目的是希望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運用系統思考,解決社會中的複雜議題。有鑒於臺灣的高齡化進程加速,我們決定利用系統思考分析「如何在臺灣打造最適老化的系統」。同時,我們也很幸運的獲得評審的肯定,於來自 27 個國家的 63 個隊伍中獲得全球第三名。

專案目的

我們希望描繪出臺灣的高齡社會系統,並研究國內外既有解方與願景之間的差距,從而提出在臺灣打造最適老化支持性系統的可能方向。

核心環路與最適老化

圖<一>為整個系統的核心,代表「最適老化」。我們選擇將「最適老化」當作願景是因為每個人都持續處於老化的過程,而我們認為不同人在各方面所希望達到的狀態都不相同。我們想打造一個支持性的系統,讓每人都能達到最理想的老化狀態,而不是強求每個人都要近乎完美。

為便於分析,我們將最適老化的六種面向——生理、功能、認知、情緒、社會、心靈——簡化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參與。三者關係緊密,相互影響,如一個人可能因跌倒而行動能力銳減,使社會參與受阻,只待在家也可能造成心理問題,並因缺少活動而使身體狀況每下愈況。

圖<一>:核心環路

系統現況

我們將分別介紹最適老化的三大面向。同時也將輔以系統圖呈現此複雜議題背後各個因素如何環環相扣的影響彼此。

*註:系統圖中的實線代表兩變量間有正向的因果關係(例如:「甜甜圈的攝取量」與「體重」成正向因果關係,當「甜甜圈的攝取量」增加,「體重」亦會增加);虛線代表兩變量間具負向因果關係(例如:「開車的速率」與「抵達目的地的時間」,當「開車的速率」增加,「抵達目的地的時間」會減少)。

生理健康

圖<二>與圖<三>呈現了臺灣的高齡者習慣依賴醫生以維繫自身的生理健康,不僅對醫療體系造成龐大負擔,更影響未來高齡者接受到的醫療品質。

若高齡者願意培養自我照護的能力,除了能對身體狀況有更好地掌握,亦對整體社會有莫大助益。

圖<二>:自我照護如何影響醫療體系
圖<三>:自我照護與家人照護間的平衡

心理健康

圖<四>至圖<六>說明了影響高齡者心理健康的因素。

高齡憂鬱症為高齡者中的常見疾病,然該疾病卻不易被覺察。此外,即使在臺灣強調敬老尊賢的社會中,仍對於高齡者有負面的刻板印象,使高齡者缺乏自信,也對於開創高齡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抱持猶豫態度。

不論是政府或是相關組織都可投入更多資源,例如:擴大心理健康宣導的規模、推動更多自然且持續性的跨世代交流。

圖<四>:高齡者易忽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壓抑心理疾病
圖<五>:社會刻板印象對高齡者的影響
圖<六>:工作第二曲線

社會參與

除了生理與心理狀況會影響高齡者是否進行社會參與外,圖<七>顯示出高齡友善的環境亦扮演重要的角色。

若能以社區為據點,更能有效與即時的給予必要的協助,並促進社區中的高齡者多外出交流

圖<七>:建構高齡友善環境

系統圖的影響力

系統圖雖然複雜,但能幫助閱讀者快速全面的掌握到每個面向的重點及其互相影響的關係。因此,不論是對於學習或是決策,系統圖都是非常好用的工具。

對於學習者而言,以團隊在臺大「展齡創生」 這門課上的分享為例,系統圖幫助同學串連了之前課堂上討論的內容。我們也以情境題引導同學思考可能的新解方將造成的影響,進而評估可行性與效果。

對決策者而言,無論是公私部門,系統圖可以使其站在高點俯視整個系統的現況、預測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與結果,並促進各方利害關係人的對話與溝通,使政策的推行更加順利與正義。

希望此系統圖能成為我們邁向最適老化的養分,並期待能早日看見一個高齡友善的臺灣社會。

圖<八>:系統圖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