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出版品深入探討教育、創新與領導的新典範,提供資源以啟發個人與系統的轉化式學習。
閱讀我們最新的文章,了解我們對過往專案的全新觀點
在 1993 年《Fortune》雜誌評選的「十大商業城市」中,你不會看到底特律、洛杉磯或費城這三個城市的名字。底特律在過去四十年中,由於居民為了追隨工作機會而遷往郊區,已流失了 42% 的人口。洛杉磯則因前一年的暴動,不僅在種族關係方面排名墊底,也因高成本與高稅負而惡名昭彰。至於費城,從 1970 年到 1990 年間,損失了 40 萬居民和 20 萬個工作機會,成為少數幾個面臨嚴重財政危機的大都會之一。
遺失的漁網,俗稱幽靈漁網,已成為全球海洋生態系統及可持續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這些漁網漂浮在海洋中,無意間困住海洋生物,破壞生物多樣性,並分解成微塑膠,威脅海洋生物及人類健康。漁網在生產、使用、丟棄與回收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存在多項挑戰,使得有效解決幽靈漁網問題困難重重。
這篇文章帶我們走進一場永續發展的深刻對話,挑戰你我長久以來對「經濟」與「生態」對立的刻板印象。透過瑞典OK石油等企業的真實故事,我們看見環保與利潤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可以共舞共榮的雙贏策略。文章揭示了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如何引領企業打破傳統框架,重塑與地球共存的未來。當我們開
系統就像一個複雜的機器,有些看似微小的按鈕卻能引發巨大改變,這些按鈕就是「槓桿點」。系統專家梅多斯發現:最有效的按鈕往往違反直覺。例如經濟成長看似能解決貧困,實則可能加劇問題。這種反直覺性使得找到真正有效的介入點變得困難。本文將詳細解讀梅多斯提出的12個槓桿點,從最不有效到最有效
台灣的少子化問題持續加劇,最新數據顯示情況令人憂慮。2023年台灣的總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僅為0.865人,幾乎是全球最低。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28年「人口紅利」將結束,2070年總人口數可能僅剩約1497萬人。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家庭第
責備只會讓組織停滯,而負責才能推動真正的學習與成長。當我們從追究錯誤轉向承擔責任,才能建立信任、促進合作,並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墨西哥灣曾是魚群豐富的地區,但由於人類地濫捕爛撈,使當地近幾十年來面臨了多個系統性挑戰,包括魚類數量減少、漁民收入穩定性不佳以及魚類棲息地的損害等嚴重影響了當地永續發展的問題。更糟的是,買家、政府、非政府組織和漁民之間存在著不信任,無法有效地共同解決這項棘手的漁業管理問題。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彼得·杜拉克曾說:「企業只有兩個基本功能:行銷與創新。」然而,實施創新仍是一項複雜挑戰。克服這些障礙需要堅定的領導承諾和系統性方法,包括培養創新文化、長期投資、鼓勵冒險,並提供資源和技能培訓。本文將以系統圖試圖描繪成功創
美國知名網球國手及運動教練 Tim Gallwey 於二十世紀末為運動員、個人及企業訓練帶來了偉大的變革。其系統性地將「工作」(work)多面向拆解,探討其中的相互關係,主張「學習如何學習」才是成功的關鍵。本篇文章將用清晰簡單的口吻,介紹 Gallwey 於1997年發表的論述〈
當企業處於成長階段,時常高估自身能力與資源,承擔超過其能力的事情:增加活動的數量和速度、提高績效目標、縮短創新週期以及引入新的管理技術或組織系統。最初企業透過員工的努力與企業資本獲得短暫的成功,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然而這種成功卻導致企業試圖維持這種高速成長,企圖讓這種高壓的步調程為
104 人力銀行的徵才資料庫顯示,2023 年 10 月上架 104 人力銀行的工作數來到史上最高,達 108 萬個;而徵才、績效管理、人才培育等成本也較前年提升。在後疫情時代,隨著科技
我們是三位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於 2023 年暑假參與牛津大學商學院所舉辦的Map the System 競賽,有鑒於臺灣的高齡化進程加速,我們決定利用系統思考分析「如何在臺灣打造最適老化的系統」
一間新創的 A 科技公司,目前正經歷一場內部派系鬥爭的衝突,牽涉到公司未來的戰略方向。 技術總監 Eric 主張公司應該投資更多資源在研發上,他深信只有不斷地推陳出新,公司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效的目標設置及管理對於企業及組織成長至關重要,尤其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大環境中更是如此。目標管理除可使組織掌握員工工作目標與執行概況,更可確保員工及部門前進方向與組織願景一致。在眾多的目標管理方法中,OKR(Objective Key Result)備受企業矚目,無論是科技業者G
藉由6個小時的線上課程,我對系統思考有了基礎的理論認識,也獲得了實作練習與即時回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時間對於系統的影響。而我也藉由此次線上課程,發現系統思考之於我,比起一套發現問題的方法,更是將錯綜複雜的問題,藉由圖像,梳理清楚的結構。
Omplexity 團隊協助 Nike 建立系統創新部門,藉由結合跨部門的利害關係人,共同用系統思考的語言討論複雜的永續問題,讓公司內部得以凝聚對於議題的共識。而 Nike 更是從一個系統領導者開始,串連供應鏈外部的利害關係人,成功地建立跨產業的協作產業聯盟。
成功的企業領導者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與能力,才能與組織中的團隊建立信任關係、一同為共同願景努力?本文將以南非總統曼德拉的故事揭序,解析組織領袖必備的人格特質與集體領導力,並進一步探討新世代系統領導者應如何結合企業信念的本質與上述能力,制定有利整體系統的組織策略,實現系統變革。
近年來,企業開始重視全面品質管理的組織策略,各大產業逐漸意識到發展業務的過程中,重要的不僅有產品的品質,服務品質的影響力更是不可忽視,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時刻在於組織是否能即時投注資源。本文將以系統思考及系統圖,完整剖析組織中各個可能影響服務品質的因素間之動態關係,幫助企業成長。
每當管理者發現,組織已面臨最高負荷的成長需求,若此時團隊能力不足或組織投資不足,企業的整體表現將下滑,而原本的成長動力也會減少。當成長下降成為企業不再投資的原因時,最終就只能停止生產。本文希望藉由系統圖,幫助管理者了解「成長與投資不足」的系統基模架構,運用系統思考,推動組織成長。
2019 年臺大創新設計學院推動未來大學計畫,重新定義大學的樣貌。透過舉辦工作坊與訪談,團隊繪製出「未來大學:學習現況系統圖」,協助設計行動方案,創造系統變革。
Omplexity 協助零癌經濟協作網絡一同共創系統圖 ,透過描繪出系統中有毒的化學物質,及分析系統中的動力與槓桿點,爲未來的世代打造更安全的環境。
Omplexity 與 WBCSD 合作,一同為共創「永續城市交通規劃系統圖」 ,針對五大面向分別產出解方,更有效率地幫助達成永續城市交通的願景。